病毒污染是来自哺乳动物细胞系的生物技术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,无论处于临床前非GMP、临床GMP还是商业化阶段,都可能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病毒的污染,从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。据统计,过去36年间,已报告26起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相关的病毒污染事件,这些事件发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。因此,确保产品的病毒安全性已成为行业监管与工艺开发的核心关注点。
为了保障这类产品在潜在病毒污染方面的安全性,监管机构要求进行病毒清除研究,以评估纯化过程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病毒的去除能力。一般来说,下游工艺通过柱层析和专用病毒去除步骤(如低pH值孵育、去污剂处理和纳滤)来减少病毒的含量。
阴离子层析(AEX)的病毒去除效果
在下游纯化工艺中,层析步骤有效去除工艺相关和产品相关的杂质,同时也是关键的病毒清除单元操作。研究表明,AEX通常是实现病毒清除的最重要步骤。在抗体项目的纯化中,常见两种AEX模式:
- 流穿模式 (Flow Through Mode, FT):目标单抗与模型病毒在等电点(pI)上的差异使得单抗能够流穿填料,而病毒则通过静电吸附被去除。
- 结合-洗脱模式 (Bind and Elute Mode, B/E):在特定条件下,单抗和病毒会结合到填料上,通过变换洗脱条件,可以选择性地洗脱单抗而保留病毒。
数据库数据显示,FT模式AEX能有效去除包膜和非包膜病毒,约70%的AEX应用采用FT模式,30%采用B/E模式。与单一模式AEX相比,复合模式层析凭借多种作用力,增强了病毒清除的稳健性。
影响病毒去除效果的因素
病毒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强度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包括病毒的等电点(pI)、溶液pH值、溶液盐浓度、单抗性质、以及病毒上的结合位点的数量等:
- pH值:病毒与AEX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的。研究表明,在50mM氯化钠的条件下,随着pH值的升高,某些病毒的去除率会有所提高。
- 离子强度:通常在单一的阴离子层析中,盐浓度的增加会降低病毒去除效果,而复合模式AEX的效果相对稳定。
- 单抗的性质:特定病毒的清除率受目标单抗本身的影响,单抗和病毒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能够影响去除效果。
- 病毒种类:不同病毒在特定pH条件下的表现可能不一致,进一步说明在预测病毒去除效果时,仅依赖pI是不够的。
尊龙凯时的病毒清除解决方案
尊龙凯时作为生物医疗领域的先锋,以其高效的层析介质和工艺开发服务,在病毒去除方面表现出色。如在高盐环境中,尊龙凯时的产品仍能保持良好的清除效果,确保满足严苛的监管要求。
在多个单抗项目中,尊龙凯时的层析填料表现出一致且优越的病毒清除能力,尤其是对模型病毒X-MuLV和MVM的去除,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。为了实现稳健的病毒清除效果,建议在经过验证的操作参数范围内运行AEX。
综上所述,阴离子层析在病毒去除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要确保稳健的病毒清除效果,应利用尊龙凯时的专业解决方案和高品质产品,最大程度上降低潜在风险,为生物技术行业提供可靠的保障。